产品目录 | Product catalog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居高不下,居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及时掌握线路设备在高温、高负荷下的健康状况,确保电网平稳度夏,该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持续检测电网负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保电方案,及时调整巡视重点,切实加强电网运行管理。
工作人员重点对35千伏输电线路进行巡视,重点对地势低洼、土质松软、易冲刷等危险地段的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每一基电杆、每一段线路、每一个区域巡视到位。同时,严防异物搭挂、金具损坏以及外力破坏等事件发生。特别对塔基进行细致检查,防止夏季雨水增多出现降沉、倾斜等情况,全力保障电网安全。
在线路巡视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进行检查、核对、记录等工作,对设备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治理整改。此外,工作人员还主动向沿线居民大力宣传雷雨季节科学安全用电小常识,如遇到电力故障问题,可随时打属地电话咨询求助。
下阶段,该公司将继续严格落实迎峰度夏各项保障措施,加强设备运行监控管理,有效提升电网应对恶劣气候的防御能力,筑牢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防线。
第1章 电缆故障测试仪功能简介(LYST-400E电力体制改革“电缆故障测量仪"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一、组成方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仪器组成方框图
二、测试原理(LYST-400E电力体制改革“电缆故障测量仪"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低阻(短路)和高阻(断路)故障。仪器根据电波在电缆中传输的过程中,遇到电缆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地方会产生反射波的原理对电缆故障进行测试。再根据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和两次反射波的特征拐点代表的时间,可测出故障点到测试端的距离。
计算公式为: S=VT/2
S代表故障点距测试端的距离
V代表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T代表电波在电缆中来回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这样,在V和T已测定的情况下,就可计算出S,即故障点距测试端的准确距离。
三、面板功能介绍(LYST-400E电力体制改革“电缆故障测量仪"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操作界面如图1.2所示。
图1.2操作界面
1、电源开关,当开关置于中间位置为关闭状态;当开关置于路径位置为路径仪工作状态;当开关置于闪测位置为闪测仪工作状态。
2、LCD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测试波形及参数。
3、数字功能键盘。
4、振幅旋钮,用于调节测试脉冲波形的振幅。
5、位移旋钮,用于调节测试脉冲波形的水平位置。
6、输入接口,被测信号的输入端。
7、PC机接口,用于连接PC机。
8、打印机,用于打印屏幕上的波形及参数。
9、电源插座及保险管,输入AC220V、2A。
10、保险管,当工作在路径仪状态时保险管起作用。
11、输出,路径仪15KHz信号输出端。
12、启动,过载报警后,重新启动路径仪。
13、输出调节,调节路径仪输出的信号幅度。
14、工作指示灯。
15、过载指示灯。
四、功能键介绍(LYST-400E电力体制改革“电缆故障测量仪"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数字功能键盘有16个功能键(其中10个键是双功能键或多功能键)。
按键使用说明如下:
键盘标有0~9阿拉伯数字的十个功能键便是双功能或是多功能键(其中“0"、“1"、“2"、“4"、“5"、“6"、“7"、是多功能键)。它们分别代表0~9十个阿拉伯数字,以便在自选介质情况下输入电缆的传播速度或者在预置日期和电波测速时使用这些数字键。打开电源即可显示开机状态标志,按任意数字键进入专家提示,如图1。3工作种类选择界面(除8功能键外)。
在“工作种类选择"菜单中选择高压闪络测试方法,则按数字键“2",屏幕右下角即出现“高压"二字,此时仪器便处在高压测试状态,按“采样"键,等待采集波形和数据。如选择低压脉冲测试方法,则按数字键“1",此时屏幕进入低压状态下的“脉冲宽度选择"界面 ,如图1.4所示
用户根据电缆长短不同可分别选择脉冲宽度,例如:要测200m电缆可选0.1μs 或0.2μs ,如选0.1μs,按数字键“1"即可,其他类同。
做好局部放电监测预警有助于防范电力设备绝缘故障。国网上海电力针对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开展了内置式、小型化、多参量联合感知技术攻关,研发了油阀内置式超声波、特高频一体化智能传感装置,实现——
局部放电是电力设备绝缘系统老化和故障的早期征兆之一,通常发生在高压电力设备中,如变压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电缆和高压开关柜等。对局部放电的感知与诊断覆盖几乎所有高压电力设备的出厂、现场交接、停运诊断及带电检(监)测试验环节,是目前管控设备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设备状态感知及预警技术攻关团队创新提出油阀内置式超声波、特高频一体化局部放电耦合传感技术,实现了大型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的内置式声、电联合检测,助力提升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水平。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